星期六, 二月 03, 2007

波希米亚(全文完)

出于空间的考虑,又申请了一个相册。观者留心。

先感谢鱼和杨老师,如果不是她们提出倡议,我也不会这么早就经历人生第一次自助游:-P。虽然这学期的课很多时间很紧张,但被出国半年还没旅游过这个事实郁闷到的我,最终还是决定扔下两个project给老外,打点行装坐上去捷克的航班。五天的旅程除了一些小插曲外一切顺利,最终风尘仆仆飞回A'dam的我,心中仍是意犹未尽。正如查理大桥的那个传说,也许有一天,我还会再回到波希米亚那美丽而光辉的土地。
PS:以下内容可能杀猫,网速不好的同学请回避。如果图片显示不全,请猛击F5。

因为之前从来没有自己出门远行的经历,所以这次也想偷个懒都指望别人给打点了。谁知道后来还是得靠自己订机票和订旅社,价格却是出乎意料的便宜。为防游览时走马观花不知其所以然,还特地到Wiki上去翻译了很多城市和景点的介绍,虽然最终并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但好歹自己对将要观光的地方有了更多了解。
由于1月29日和2月2日来去坐飞机在时间上卡得比较严,所以计划玩三个地方:第一天飞到布拉格之后直接坐车去捷克南部的小镇Cesky Krumlov;在那里住一晚之后,后三天都住在布拉格;2月1日去布拉格东方的小镇Kutna Hora,再当天赶回;休息一晚上之后2月2日早上有充裕的时间赶飞机,实际上真正玩到的就只有中间三天吧,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
临走之前去Leidseplein兑换了捷克的货币,用来交过路费。捷克克朗和欧元的汇率大概是1欧元兑27克朗,再加上手续费,按人民币大概是1人民币兑2.5克朗。
1月29日把临走前该做的作业都做完,东西准备好,忙到早上5点多才睡,6点多就起床直奔机场而去。我们订的是SkyEurope公司的航班,是一家东欧的航空公司,小飞机,途中不停的摇晃,空姐MM的质量是唯二让人觉得值回票价的地方,然则我在途中却是睡了一路。

中午11:30到布拉格机场,坐119路公交去郊区的A线地铁站,转乘地铁到国立博物馆。因为知道14:14有一班火车发往CK,而火车站与博物馆又很近,所以决定先爬上地面看一看博物馆和前面的St. Wenceslas广场,这样以后就不用特意再过来看了,然后再步行去火车站。
国立博物馆始建于1818年,现有1千4百万藏品,涵盖自然史,历史,艺术,音乐,图书,分布于数十座建筑之中。博物馆的主楼建造于1885年至1891年。在1968年华约入侵期间,主楼正立面受到苏军机枪和冲锋枪的严重破坏。射击在砂岩梁柱和石膏上造成大量的弹孔,损毁了石雕和浮雕。即便经过维修,这些弹孔仍然可以被看出来。

国立博物馆门前是守护圣徒Wenceslas的骑像,纪念碑华丽的基座上有着另外四个守护圣徒的雕像。基座上有着捷克文的碑铭:“Saint Wenceslas,捷克公爵,我们的王子,佑吾等子子孙孙永无衰弱之日。”

Wenceslas之所以受到如此的崇敬,是因为他为捷克国家和民族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他的地位甚至比捷克最著名的统治者查理四世还要高。作为波希米亚的王子,Wenceslas力主与西面的撒克逊王朝建立结盟关系,以使波希米亚可以成为一个更为广大的帝国的一部分。但他的见解不为其兄弟所认同,并于929年9月28日遭到行刺身亡。他被埋在他所创建的教堂——St. Vitus' Rotunda(其原址为现在著名的St. Vitus大教堂中的St. Wenceslas礼拜堂)。若干年后,Wenceslas被追授为圣徒,并成为波希米亚最为人所崇敬的守护圣徒。在圣诞赞歌中,他被称为“Good King Wenceslas”。962年,他的兄弟Boleslav最终改变了想法,波希米亚成为新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撒克逊王朝的奥托一世成为皇帝(这便是到12世纪被广为认同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开端)。正因为Wenceslas的深谋远虑,使得其后的查理四世能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捷克也成为全欧洲最强盛的国家。王霸之业,四百年前已在运筹之中。基座上的碑铭,亦是Wensaslas短暂一生的绝佳写照。
看完之后去往布拉格的中央火车站,三人两天往返的火车票居然只要745KC,而且是任意一班火车都能坐的。14:14发车的火车要到南部的一个大城市Ceske Budejovice转车,我们不知道换那辆车,于是问一位扫站台的大叔,大叔看完我们的车票,振臂高呼:"Come On!"随即一头扎进车站的地下通道中,七拐八弯把我们送上一辆只有两节车厢,类似于tram却又在铁路上跑的小车上,在夜色中来到CK小镇。
CK是波希米亚地区的一座小镇,以老城区充满历史感的建筑和艺术,和Krumlov城堡著称。城市名为Český Krumlov,意即波希米亚的Krumlov,以便和捷克东南部的Moravský Krumlov,意为摩拉维亚的Krumlov相区别。城镇和城堡的建设始于13世纪后期,位于伏尔塔瓦河的浅滩上。老城区的绝大部分建筑建于14至17世纪,主要风格为哥特式,巴洛克式和文艺复兴式。老城的中心区位于马蹄形的河岸线内,城堡则在河的另一侧。
抵达CK时已经是下午6点多了,火车站还在镇外,我们不知道前往镇上的路怎么走,于是主又赐我们一位扫站台的大叔。虽然这位大叔的英语同样不好,但他十分热心的给我们拿了份地图,还在上面详细地标上了从火车站到我们住的旅社的路线。
入夜的小镇十分安静,白雪覆盖的森林宛如童话中的世界。街上,行人在路灯下投下匆忙的身影,远处小镇上的依稀灯火,与星光交相辉映。耳畔渐渐传来伏尔塔瓦河蜿蜒流淌的声音,转过山崖视线豁然开朗,光辉灿烂的城堡仿佛从峡谷中生长出来一般,横贯眼前。

沿着小镇起伏的石板路,我们来到了投宿的旅社。由于是淡季,整个楼层只有我们住,感觉条件竟比自己宿舍还要舒服。

第二天一早开始转悠,阳光下小镇才展现出全貌。从山丘上的St. Vitus教堂,到广场上的圣母玛丽亚柱碑,再到小巷两侧优雅的巴罗克式建筑,以及路边古玩店里的陈设,令人感觉仿佛回到14世纪的波希米亚。虽然身边不时鸣响而过的汽车和稀疏的游人会提醒你身处21世纪的当代,但这也只会让人更多的感慨小镇古风保存之完好。诚然现代文明在这里留下了很多的痕迹,古建筑也大都不能发挥当年的作用,但相隔600百年的历史两端,如今却和谐的展现在游客的眼前。经历,或是躲避了自然灾害,战争,和人类无知行为的破坏,文明一脉相承的延续性,让CK安详,却又自豪的屹立在波希米亚深处,伏尔塔瓦河的臂弯中。

除了老城区的风光,小镇的另一个特色是河对岸的城堡。相较于小镇的尺寸,城堡显得出人意料的巨大,在捷克境内,它仅比布拉格城堡区小。城堡内有一个封闭式的巴洛克剧场,包含完整的原始舞台装置,布景和道具。出于保护的原因,这个剧场每年只演出三次,其中两次向公众开放。


沿着城堡的庭院往内走,到达我们昨晚穿过的天桥,可以看到小镇老城区的全景。白雪覆盖之下,别有一番风味。

中午赶回火车站,坐12:29的火车前往布拉格。同样在CB转车,途中由于下雪导致铁路故障,全车人都下车坐了一段大巴。由于火车上的乘务员英语不是很利索,在向我们说明这一情况时沟通不能。幸好隔壁车厢一位东欧的帅锅也和我们坐同一条线,自告奋勇地为我们带路,才不至于迷失方向。
下午4点多到达布拉格,转坐9路tram去我们住的旅社。因为不知道怎么买票,无耻地逃票了。。。:-P旅社的状况也很不错,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还是双层的。。。

休息一晚之后,布拉格之春便要真正拉开序幕了。
首先介绍一下布拉格吧,之前只是听说过这个地方,而没有具体的了解。
布拉格是捷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位于波希米亚平原中部的伏尔塔瓦河畔,人口约120万。布拉格又被称为“百塔之城”和“金城”。1992年,布拉格的老城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据吉尼斯世界记录记载,布拉格城堡是世界现存最大的古城堡。
布拉格所在地区自旧石器时代起就有人类居住。数千年前,连接南欧和北欧的商路沿着河流经过这一地区。大约公元前500年,一个叫做Boii的凯尔特人部族成为此地有名可查的最早的定居者。Boii部族将该区域命名为波希米亚(Bohemia),并将河流称为伏尔塔瓦。在公元6至9世纪间,日尔曼部族Marcomanni迁徙到波希米亚,随后其他日尔曼部族也相继来到此地。在公元6世纪时,其中的精锐和大部又迁徙到多瑙河流域,使得一个斯洛伐克人部族得以从西方侵入此地并在此定居。捷克斯洛伐克部族于公元6世纪来到波希米亚,这些捷克人的祖先成为了现在捷克国家和民族的创建者。
据传说,捷克部落的统治者Libussa公主嫁给了一个叫做Premysl的卑贱的农夫,并创建了一个以他命名的王朝。这位传说中的公主从她位于波希米亚平原中部的城堡Libusin(上溯至7世纪的考古发现支持这种理论)中看到很多预言。其中之一说到她预见到了布拉格的荣耀。有天她说:“我看见一座巨大的城市,它的光芒与群星共同闪耀!它位于莽林环伺之中,一座陡峭的悬崖矗立于伏尔塔瓦河岸。我看见有一个人凿下门槛(prah),一座叫做布拉格(Praha)的城堡将在那里拔地而起。无论是王子还是公爵,当他们跨过这座城堡的门槛时,都会向它及环绕于它的城市鞠躬行礼。它将被尊崇和称颂,整个世界都会向它献上赞美。”
从大约936年起,捷克的统治者掌管了波希米亚的绝大部分地区。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波希米亚统治者为捷克王子Borivoj Premyslovec,执政于9世纪后半叶。他和他的妻子Ludmila由Saint Methodius(863年与其兄一起将基督教传播到摩拉维亚)施以洗礼。Borivoj将他的王座从防守森严的Levý Hradec迁移到了叫做布拉格的宫殿,也称作布拉格城堡。自Borivoj王朝起,布拉格城堡成为捷克统治者的所在地(布拉格城堡是当今世上最大的城堡,如今是捷克总统所在地)。
Borivoj的孙子,就是前面说过的著名的Wenceslas王子,为捷克400年后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10世纪早期,布拉格城堡下辖地区发展为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来自于全欧洲的商人们云集于此。965年,犹太商人和旅行家Ibrahim ibn Ya’qub写道:“布拉格从岩石和泥泞中建立起来,成为最大的贸易中心。斯拉夫人勇敢而无所畏惧,他们占据着最为富饶和丰沃的土地。”
973年,波希米亚第一个主教职位创立,教廷位于布拉格城堡。第一个捷克主教Adalbert在999年被封为圣徒,其后成为捷克人,波兰人和匈牙利人的守护圣徒。
与罗马式的布拉格城堡相邻,11世纪在Vratislav II王子统治期间,另一座罗马式建筑横跨伏尔塔瓦河在Vysehrad被建立起来。Vratislav II与1085年受封为波希米亚国王Vratislav一世,Vysehrad成为捷克统治者的临时王座所在地。王子Vladislav二世于1158年成为波希米亚国王Vladislav一世。在他统治期间,修建了大量的修道院和教堂。Strahov修道院,同样是罗马式建筑,于1142年落成。伏尔塔瓦河上的第一座桥——朱蒂斯桥——与1170年落成(该桥于1342年坍塌,随后于1357年,在原址修建了著名的查理大桥)。
1212年,波希米亚成为一个王国。
13世纪,城镇开始发展。布拉格城堡周边的三个聚居点获得了城镇的资格,城堡以南的聚居点成为布拉格新城,随后又被重命名为Little Quarter(次城区)。始建于1320年的Hradčany镇位于布拉格城堡外围,有个小广场。伏尔塔瓦河对岸的老城区则在1230年已经成为一个镇。
13世纪,国王Premysl Otakar II在其统治期间是神圣罗马帝国最为强大的国王,被称为King of Iron and Gold。他还统治着另外七个国家,领土从西里西亚一直延伸到亚得里亚海岸。
Premyslovec王朝的统治到1306年由于缺少男性继承人而结束。后继的王朝是卢森堡王朝。这是由于Premyslovec最后一个统治者的姐姐嫁到了卢森堡家族。
14世纪卢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统治期间,城市开始繁荣。查理是上述联姻的长子。他1316年生于布拉格,并在1346年其父去世后成为波希米亚国王。通过查理的努力,1344年,布拉格主教的职位被上升到大主教。1348年4月7日,他建立了中、北、东欧的第一座大学,现称查理大学。这是捷克最古老的大学,也是第一座德语大学。同年,他建立了紧邻老城的布拉格新城。查理重建了布拉格城堡和Vysehrd,并新建了一座大桥,现称为查理大桥。
圣维托斯大教堂同样也开始了建造。许多小教堂也建立起来。1355年,查理在罗马被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布拉格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查理希望布拉格成为世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整个帝国内最宏伟的城市,而布拉格城堡则是这个城市内最宏伟的场所,同时那庄严的哥特式大教堂又要比城堡更为宏伟。所有的东西都按照宏大的哥特式风格建造,并以独一无二的风格修饰。这种风格被称为波希米亚流派。在查理四世在位期间,捷克是全欧洲最强盛的国家。
查理四世之后捷克开始衰弱。宗教改革和革命战争,王朝更迭,迅速消耗了这个王朝的生命力。
1689年一场大火席卷了布拉格,但却掀起了一场城市革新和重建的风潮。当时的布拉格市民大多是富裕的商人和贵族,他们用大量的宫殿,教堂和花园来构建城市,并创造出所谓的巴洛克式风格。
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所终结。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放弃了他的名号,成为奥地利的皇帝。
1848年的欧洲革命浪潮同样冲击了布拉格,但被强有力地镇压了。随后,捷克的民族主义运动开始上升。
1867年,奥地利皇帝创建了奥匈帝国,这是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的双重君主国。
第一次世纪大战以奥匈帝国的失败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成立结束。布拉格成为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在此期间布拉格是一个真正的欧洲国家的首都,并且有着发达的工业生产能力。1930年时人口达到85万。
二战期间,布拉格被德军占领,但没有遭到严重的炮击和轰炸。布拉格市民遭到了纳粹分子的残忍对待。1945年5月5日,布拉格发生起义,此时,巴顿将军的美国陆军第三军正在距布拉格数小时之外的Pilsen,苏联红军则在捷克斯洛伐克中部的摩尔维亚地区的边境上。巴顿希望解放布拉格,但需要得到艾森豪威尔的指令。艾森豪威尔询问苏方是否允许其推进,但被告知并不需要美国的援助。因为根据此前雅尔塔会议的协议,波希米亚将由红军解放。最终于5月9日,苏联坦克驶入布拉格,战斗持续到12日。
战后,布拉格重新成为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捷克人民对苏联将士表达了由衷的感激。苏军在战后数月撤离捷克斯洛伐克,但这个国家还是处于苏联的政治影响之下。1948年2月,布拉格成为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
在专制时期,曾经十分活跃的布拉格知识界受到了压制。在1967年的第四届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大会上,有人对当前政体提出了尖锐的抨击。这个声音促使新当选的捷共秘书长,Alexander Dubček提出了一项对城市和国家生活的新构想,开始了短命的“人性的社会主义”。这就是“布拉格之春”,旨在对政治体制进行民主制改革。苏联和其他华约国立即干涉,于1968年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与其首都并镇压了这场革新。
1989年柏林墙倒塌,布拉格也发生了一场革命。捷克斯洛伐克最终从共产主义和苏联影响下获得自由。1993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后,布拉格成为新的捷克共和国的首都。同时布拉格也是两个行政区域的首府——布拉格地区和中波希米亚地区。因为布拉格在地理上不属于中波希米亚地区,所以他是个首府在辖区之外的特例。

由于杨老师和鱼都不敢去Kutna Hora看人骨教堂,所以我们改变计划,在布拉格多玩一天。
我们住的旅社在A点所示的Pertrinska街上。第一天从这里出发,沿红线北上去看城堡。次城区的街道都是砖铺的小路,两旁是保存完好甚至还在进一步装修中的巴罗克式建筑。墙头有时会有曾在此住过的名人的头像,虽然我不认识,却仍像是走进历史的画廊。
B点是一座非常著名的教堂,Church of Our Lady Victorious(胜利圣母院?不了)

这座教堂最知名之处在于其中存放的布拉格圣子耶稣像。圣像据说是王室联姻时的陪嫁物品,是一座蜡像,真人大小的婴儿。外面套的衣服可以更换,在教堂中可以看到陈列的各国的朝觐者献上的衣服,其中还有龙袍。不巧的是我们去的这段时间教堂的博物馆关闭,未能看到更多的展品。而且由于教堂内禁止拍照,也未能将圣像拍下来。
沿路走到C是圣尼古拉斯教堂,是一座典型的巴洛克风格的建筑。

次城区被称为"巴洛克的明珠",中世纪时,主要是德裔及贵族居住。富足的居民偏好装饰性极强的风格,使得整个街区宛如梦幻。很多公共建筑都成为巴洛克的经典,圣尼古拉斯教堂和位于W的圣托马斯教堂都是这样。
D是教堂前的一个小广场,广场中间有圣三位一体柱碑。
穿过广场,之字形的山路把我们带到了布拉格城堡门前。布拉格城堡是捷克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及捷克共和国总统的驻地和办公场所。捷克王国的宝石王冠也被保存在这里。布拉格城堡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堡之一,长约570米,平均宽约130米。城堡的历史可上溯至9世纪。因此城堡的建筑风格代表了千年来几乎所有的建筑流派。包括哥特式的圣维托斯大教堂,罗马式的圣乔治教堂,一座修道院,一些宫殿,花园和防御塔。如今城堡中成立了很多博物馆,包括国立画廊,展出波希米亚,巴洛克风格的画作;捷克历史展;玩具博物馆和布拉格城堡图片展。虽然经过一千多年的不断改建和扩建,城堡中很多景致仍留有最初的风貌。醒目的大门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到达这里时正好是中午12点的换岗时间,许多游客都在观看。虽然仪式不是十分精彩,但作为每日例程来说已是相当庄重,颇有我天朝升旗的感觉。
再往内穿过两道门到F,便可看到巍峨的圣维托斯大教堂矗立眼前。

圣维托斯大教堂全名为St. Vitus, St. Wenceslas and St. Adalbert Cathedral,是捷克大主教的所在地,多位波希米亚国王安葬于此。大教堂是哥特建筑的典范,也是捷克全境最大也最重要的教堂。现在的哥特式教堂始建于1344年11月21日。当时布拉格主教被提升为大主教,他和查理四世希望新大教堂可以成为一个加冕礼的教堂,家族墓穴,王国境内所有珍贵宗教文物的收藏所,以及守护神St. Wenceslas最终的居所。
最初的建筑师来自于法国,他也带来的经典的法式哥特风格:带飞扶壁的三联长方形教堂,短翼部,五层的唱诗班席位,十字形后殿,回廊和辐射状礼拜堂。他生前未能完成全部的建筑。他的后继者继续他的布局,在完成这些建筑后,又加入了自己的风格:独特的双重十字交叉天顶。其后又延续了一个多世纪的建造,直到被战争终止。
教堂中最醒目的建筑是St. Wenceslas礼拜堂,这里摆放着与这位圣徒相关的文物。这座礼拜堂不向公众开放,仅能看到它的门口。礼拜堂的西南角有一道七重锁的小门,通向波希米亚加冕王冠的存放室。
在工程终止后的数个世纪中,教堂一直处于半完工的状态。直到15世纪,国王同意了恢复建造的工作,但重建刚刚开始,即由于缺乏资金而很快中止。之后的重建尝试,只是给这座哥特式建筑加上了一些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格的元素。最醒目的是南翼塔的巴洛克式尖顶。在19和20世纪,许多新哥特主义的建筑师相继投入到大教堂的重建工作中。1929年,圣维托斯大教堂最终竣工,它的建造前后绵延近六百年。除了整个西半部是新哥特主义的风格外,许多最初的设计和元素被运用到重建之中,使得整个大教堂整体上看来和谐而统一。
教堂迥异于其他哥特式大教堂的特色即在于其首创的双重十字拱顶和南翼钟楼的巴罗克式塔顶,这两者也是其布拉格血统的明证。双重十字拱顶在捷克境内其后建造的许多哥特式教堂中多有运用,而巴罗克则无疑是波希米亚的名片。


大教堂之后是四号庭院G,在巴罗克风格的宫殿中,坐落着一些新哥特主义的建筑。此外,罗马风格的圣乔治教堂则是城堡早期历史的见证。

在城堡内宫殿的白墙下穿行,沿着东侧长长的甬道可以下山回到次城区。下一站是河对岸的老城区,H是马尼斯大桥,在桥上有眺望查理大桥的景观望远镜,当然也可以直接看到全景。回望次城区则能看到耸立在山顶的布拉格城堡,圣维托斯大教堂的尖顶直刺云霄。


过了伏尔塔瓦河便是老城区。老城是布拉格最早的聚居点,14世纪,查理四世扩建布拉格时新建了新城区。老城区与次城区最早是通过查理大桥相连。老城区最著名的景观是位于J的老城广场,也就是俗称的布拉格广场,它位于国立博物馆(N)前的Wenceslas广场(P)和查理大桥之间。在夏季,布拉格的老城广场经常游客爆满。由风貌独特的各色建筑如哥特式的Týn大教堂(K)和巴洛克式的圣尼古拉斯教堂(I)所装点,老城广场常常成为被布拉格的狭窄街道所郁闷到的游客们放松的绿洲。在许多教堂之间,游客们可以发现天文钟(L1)。旧城大厅的塔顶可以看到旧城全景。


广场中央J处是宗教改革家Jan Hus的雕像。由于自己的信仰,他被烧死在树桩上。这座雕像落成于1915年7月6日,用于纪念他逝世500周年。
旧城广场同样也是庆典,节日市场,游行抗议的场所。有时会有球赛直播吸引大量球迷。
天文钟位于旧城市政厅的南墙上,有三个主要组件构成:天文刻度盘,代表日月在天空中的位置,并显示各种天文细节;“圣徒之旅”,一个时钟机构,按小时显示12圣徒的人像和其他一些雕像;一个日历转盘,用一些金牌表示月份。

即便是淡季,布拉格广场仍是游人如织。虽然没有传说中的许愿池,四周林立的风格各异的中世纪建筑同样营造出了童话般的浪漫感觉。仿佛一个不经意的转身,街角便会出现牵着骏马的英俊王子,在侍从的陪同下,虔诚而又满怀期待的前往那云雾中闪烁金光的城堡,拜访那位闻名已久的美丽公主。除了大气磅礴的城堡与教堂,细微之处则流露出温暖的生活气息。广场周边帐篷下的咖啡座,花店外盛开的姹紫嫣红,砖石上悠闲散步的鸽子,让人似乎看到一位少年结束了打工一天的忙碌,买下一束鲜花,迫不及待地跑去送给心爱的姑娘,却惊飞三两只白鸽的场景。
从L1我们走向L2的查理大桥。在古风盎然的城市中行走,屡屡会有眼前一亮的发现。与别处的城市不同,这里鳞次栉比的建筑,每一幢都精雕细刻同时又各具风格,窄巷之中所入目者皆是巧夺天工,令人目不暇接之余不免感叹当年盛世王朝的闲适与富足。
两侧屋檐勾勒出的狭窄天际下,老城桥头堡的轮廓渐渐清晰。高挑的门洞仿如张开双臂,恭迎我们踏上它身后那条天下游客的必经之路。

查理大桥始建于1357年,由查理四世主持建造,结束于15世纪初。作为通过伏尔塔瓦河的唯一途径,直到1841年,查理大桥都是连接老城区,布拉格城堡和相邻地区的最重要的枢纽。同样这个枢纽也使得布拉格成为东欧和西欧之间的重要商路。该桥最初被称为石桥或布拉格桥,1870年起被改称为查理大桥。
大桥长516米,宽约10米,有16个装有防冰装置的桥拱。大桥由三座桥头堡守卫,其中两座在次城区,一座在老城区。老城桥头堡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令人惊奇的民用哥特式建筑。大桥由延桥的30多座雕像装饰,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巴洛克风格,落成于大约1700年。
大桥之所以修建,是由于原来的罗马式朱蒂斯大桥在1342的洪水中被毁。皇家占星家和卦算师计算出了一个查理四世放下桥基的精确时间,1357年7月9日,上午5点31分。这一分钟可以被写成135797531。这个回文对称奇数列被刻在老城桥头堡上。
大桥用波希米亚沙岩建造。据传说,人们在加固石块的灰泥中加入了鸡蛋以使它更为有效。尽管这种说法无法被证实,现代的实验室测试确实从灰泥中发现了有机物成分。大桥的建造持续到15世纪初。为维护大桥,最初由红心十字骑士团征收过桥费,后来由老城市政当局行使直至1815年。
大桥上的雕像大都产生于1683至1714年,内容大都为当时广受尊敬的圣徒和守护圣徒。当时波希米亚最著名的雕塑家都参与了这些雕像的塑造。从1965年起,所有的雕像都有系统的被复制品替换。原件现在国家博物馆中展出。

老城桥头堡旁边有查理四世的雕像,游客也可以登上桥头堡俯瞰城区的风光。很遗憾我们未能在老城桥头堡上看到135797531的数列。大桥曾有段时间可以通行有轨电车,现在则完全是一条步行桥。桥上除了往来如织的行人,还有许多民间艺人在此谋生。他们鲜活的姿态,与身后凝然不语的雕像,一同成为查理大桥上独特的风景线。


穿过大桥到达M又回到了次城区,比肩而立的双塔背后,圣尼古拉斯教堂再一次露出清丽的身影。随后我们折回旅社,第一天的旅途到此画上句号。晚上去超市买了点菜,三个人围坐在窄小的房间里吃火锅,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由于取消了去Kutna Hora的计划,得以在布拉格多玩一天。第二天的目标是市区外围的几个景点,由于比较分散,要坐地铁前往。

首先我们抵达P的Wenceslas广场,这里是我们最早感受布拉格的地方,也是新城区的中心。新城区是由查理四世在1348年建立的,位于老城区南方,是一个独立的市政区。Wenceslaus广场是该区最著名的地标,最初是一个马市,现在则成为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广场是很多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同时在传统上也是集会,庆典和游行的场所。广场以波希米亚守护圣徒Saint Wenceslaus命名。从图上可以看出,相较而言,Wenceslaus广场更像是一条大道而非广场,它是一个很长的矩形(长750米,面积45000平方米),沿西北——东南方向。街道沿斜坡向上延伸到东南端,临接宏伟的新古典主义建筑——捷克国立博物馆。西北端为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分界线。在广场上,可以看到东南方向的国立博物馆(N)和Wenceslas纪念碑(O),东北方的Q是一座哥特式的塔,我把它错认为是火药塔了,可事实上火药塔位于R,是战时城池防御中用来存放火药的地方。


下一站是位于U的Jamima教堂。原来我并不知道这个地方,不过Peter强烈推荐,果然也没有让我们失望。




然后我们转车去弗兰茨卡夫卡的墓。作为捷克出身的最著名的作家和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卡夫卡的生平无需我赘言。他被安葬在V点,布拉格郊区的一座犹太公墓。

按照犹太教的习俗(貌似),男士进入墓园是要带帽的,如果你没有的话,会借给你一顶小圆帽。

虽然这个公墓定然还有其他名人安葬于此,但卡夫卡使他们身后也黯然无光……汗,一进公墓便有指示牌标出他墓穴的位置。按图索骥,便可径直来到卡夫卡的墓前。这里是他们家族的墓地,所以前后旁边有他兄弟姐妹的墓碑,他本人的墓穴也是合葬的,从出生年份看,另两位应该是他的父母吧。

冬日的阳光穿透树枝的指缝,撒落在卡夫卡墓前的这条小道上。不知曾有多少人在这条小道上走过,今天,我们同样不是唯一的访客。伟大灵魂的伟大之处,也在于无论他生存或死亡,都是一样的永恒,一样的能够把素不相识的人们,从世界的各个角落,带往同一个地方。

瞻仰完卡夫卡之后前往W的Vysehrad城堡。Vysehrad城堡建于伏尔塔瓦河边的一座山丘上,曾充当过王朝的治所,所以和布拉格城堡类似,其中有各式各样的宫殿,庭院和哥特式的圣彼得与圣保罗大教堂。此外还有一座公墓,安葬着捷克历史上的许多著名人物。城堡的要塞防御始建于十世纪。当地的传说称此处是该地区最早的聚居点之一,并且是布拉格的发源地。由于年代久远,此种说法正确与否已不可考。
当Přemyslid王朝开始在如今布拉格城堡的位置建立起统治时,这两座城堡隔河相望,分别掌管着相对的地区,持续了两个世纪。当查理四世于14世纪早期兴建布拉格城堡后,Vysehrad便被废弃,成为了一个皇家园林。17世纪欧洲境内的三十年战争结束后,哈布斯堡王朝占领了捷克领土,这座城堡被改造成了奥地利军队的训练中心。同时这座城堡也被融入到巴罗克时代的布拉格城墙中。

与建成后始终作为捷克权力中心的布拉格城堡不同。这座城堡建立的时间较早,而且其后作为园林经营,所以没有布拉格城堡那种完全人工化的感觉,仍然保留了许多自然的痕迹。相较之下更像一个公园而非戒备森严的堡垒,其中的建筑与环境的和谐搭配,更符合东方人的审美观。路旁的圣马丁圆顶厅,悠然座落在缓丘之上,不经意间闯入你的视线,如东欧MM惊艳的倩影:-P

即便是昂然肃穆的哥特式教堂,在明媚的阳光下也反射出柔顺的光芒。这种使人内心祥和宁静的感觉,一反骨架森森的哥特印象,也让人理解到何以文艺复兴时期那些艺术家猛烈抨击并以“哥特”这个代表蛮荒的词命名那种非人性化的风格。

不同于布拉格城堡的高楼林立,教堂侧面有一大片草坪,其间座落着几座雕像。当太阳从云层中走出时,这些雕像也如同抹去了身上历史的浓墨,瞬间回到了当初流光溢彩的岁月。


游览完城堡之后,我们又坐地铁回到Wenseslaus广场。杨老师和鱼去逛街,我则准备步行回旅社。按第一张图上的路线,由P经S,T,U回到A。
S是广场旁的哥特式教堂“Our Lady of the Snows”(冰雪圣母院?)。
T则是历史悠久的国立歌剧院,现在在旁边兴建了新的艺术中心,但相信所有经过的人都只会被国立剧院金碧辉煌的屋顶和青铜铸造的马车雕像吸引目光吧。

U处是军团桥,在上面远眺老城区,伏尔塔瓦河倒映出查理大桥桥头堡和水塔钟楼的身姿,风景美不胜收。

此时天色渐晚,暮色中华灯初上的布拉格,与白天的繁华又有了不同的面貌。

第三天是我们留在布拉格的最后一天,下午就要坐飞机回阿姆斯特丹了。由于第一天经过查理大桥时游人实在太多根本没有机会好好拍照,我和鱼一大早跑到桥上重新拍照。
我们沿绿线穿过V处Kampa岛上的公园,重新踏上清晨的查理大桥。果然不同于白天人流熙攘的景象,此时的大桥像是仍沉睡在夜色中。陪伴雕像们的,只有远处山顶上同样历经岁月沧桑的布拉格城堡。当我们离开返回旅社时,身后的天空已渐露晨曦。



短短三天布拉格之旅,让我大饱眼福之余,也不得不由衷感叹捷克民族造物之力。圣维托斯大教堂前后绵延六百年,其间无数能工巧匠为其殚精竭虑,终告竣成。而布拉格市区许多建筑仍是这城市运作之中的有机一体,而非像动物园中的猴子一样被与环境剥离。出生在这座城市的人,当他亲手触摸到查理大桥上的雕像时,当他身处城市中任何一个角落抬头都能看到布拉格城堡时,当每到整点城市中回响无数钟楼的共鸣时,相信他会产生无比强烈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因为这里一直都是这个民族的根基所在,是这个民族所有历史的汇聚,而这个活的历史还在不断的生长之中。这就比一切空洞的爱国主义教育,都更有说服力。
终于要离开了,可似乎布拉格也依依不舍,飞机居然晚点了两个多小时,好在航空公司提供餐券稍作补偿。不过想不到这还不是此行最为不顺之处,回到布拉格之后,我的托运行李居然没有一并过来。虽然贵重物品都随身携带了,但衣物却都在背包里。好在第二天行李公司把它一直送到了我的楼下,也算给这次捷克之行画上了一个颇为精彩的句号。

仔细算了一下这次旅游的花费,包括交通食宿购物,一共花了一百多欧元。虽然我从来没有出有经验,凭感觉这应该也算价廉物美了吧。
而这篇游记,前后拖了一月有余,也终于大功告成,殊为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