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八月 31, 2008

To do list

今天在google site上开了一页,把读的文章和书列上去。这样可以经常备忘,读过的东西也有个记录。
你可以在右边的Life of Reading里面找到。如果有什么好看的书,也可以推荐给我。

以后可以考虑把要看的电影,要买的东西,要去的地方,要做的事情都这样列出来。流水账也是生活啊。
——————————————————————————————————————————
OK,现在把电影也列上去了。原来在blog上占据大片空间的电影列表终于可以清空了。
现在那个链接的名字是Life, life never changes...

PhD生态学讲义

<赵老湿语气>PhD是一种行为高度规律化的生物,他们迥异于其它生物的特性在于与众不同的生物钟。

从一天的尺度上来看,PhD无法用通常意义上的昼伏夜出或是夜伏昼出来进行分类。总的来说,PhD的活动范围是在各种各样的洞窟中——home或是office,但他们又很喜欢阳光。这种和阳光间微妙的关系可能是造成他们奇特生活习性的原因之一。
一般而言,PhD和他的近亲——人类一样,会在太阳升起后醒来并进行觅食,从而使大脑进入兴奋期以开始一天的活动。但是,为使大脑进入工作状态的“热脑”往往要持续数个小时,甚至直到太阳升到最高点之后才可以达至完全运转的状态。在此时间之内,PhD倾向于从事一种被称为“灌水”或是“聊天”的低烈度活动。由于此种行为与冷血的蛇类在冬眠后必须接受足够阳光方可活动的特性非常类似,据此,有学者认为PhD属于“冷脑”动物。另外,阴雨天气里PhD“热脑”的时间成倍增长,和纬度越低PhD分布越多的现象,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佐证了这一理论。
当脑部终于开始运转的时候,PhD会热衷于捕捉一种叫“deadline”的猎物。很可惜,由于巨大的危险性,很多PhD在猎捕活动中反而被deadline所猎杀。特别的,由于deadline具有群居的特性,虽然在单对单的对抗中PhD往往能占据上风,但却十分容易陷入大量deadline构成的陷阱而丧命。
PhD对deadline是如此的又爱又恨,以至于他们常常忘了觅食。当然,当饥饿终于开始影响他们的注意力的时候,PhD会放下先前的工作去寻找食物。通常情况下,PhD喜欢在中午的时候集体进食,并且在餐会上互相炫耀猎捕deadline的战绩。当然了,死里逃生的故事总是更受欢迎。他们的食谱较其它生物更为单调,通常由土豆块土豆泥土豆派和被称作“薯条”的土豆制品组成。而且觅食的窗口期往往是十分有限的,一些因沉迷于猎捕deadline甚至还在灌水聊天而姗姗来迟的PhD们经常会错过最近的觅食点,而不得不徒步很远去叫做“supermarket”的地方获取储备的食物。面对这一困境,PhD充分展示出了他们在进化上的优势:一些PhD进化出了随身携带食物的能力;另外一些PhD进化得像骆驼那样可以忍受饥饿,以至于根本不在乎错过一次聚餐;而更多的PhD则掌握了强大的“中午出来到街上走走也不错”的阿Q属性。事实上,PhD还真的很享受中午阳光下的时光,但由于过量的阳光往往令他们的大脑活性降低,他们很快又会回到洞窟里。
除了进食之外,PhD还饲养并食用一种叫做“coffee”的寄生虫。他们的生活似乎离不开coffee。一般同一个洞窟的PhD会共同分担饲养的责任并分享成果。很可惜,coffee不能供应足够的能量,否则PhD就可以完全依靠coffee生存而无需进食了。
整个下午,PhD都会处于忙碌的状态,但不完全是针对deadline。长时间的捕猎会让他们很快疲劳,于是又重新开始灌水聊天的活动。很多学者坚称,这种矛盾表现出PhD本质上并不真正倾心于deadline,而只是为了躲避他们被称为“supervisor”的天敌而进行的一种演练。事实上,deadline只是supervisor的喜好而已。有时候,PhD会很不幸的被supervisor捕捉到,而不得不猎捕更多的deadline来进行纳贡。这种不幸遭遇的名目繁多,非正式的分类有“short chat”,“regular meeting”和“顺路查岗”等等。然而很有趣的是,PhD并不尝试迁徙到远离supervisor的地方,反倒会无意识的向supervisor集中。这是否意味着supervisor和PhD之间存在着某种尚未明晰的共生关系呢?这是当前PhD学研究的热点。
PhD晚餐的时间并不统一,很多耐饿能力强的PhD会直到太阳落山以后才考虑进食,另一些则很快就发现他们无法集中精力。不过所有的PhD都很有默契的在当地时间17点之前不离开office,即便是很饥饿的那些。这被认为是PhD兄弟情谊的象征。
晚餐的食谱相对来说更花样繁多一些,不过绝大多数的PhD依赖于称为pizza的食物。
夜晚对于某些PhD来说是相对放松的时间。那些已猎取足够多deadline的PhD会前往叫做“Pub”的洞窟猎取另一种称为“mm”的物种并从事可能导致基因散布的行为。对于这种现象,学术上叫做“白天博士,晚上不是”。另外一些PhD则被迫在home中继续捕猎deadline,这种行为很可能导致种的灭绝。对于这种现象,学术上称为“宅”。
由于白天的活动,PhD的大脑在20点之后会陷入暂时性的低潮期,按他们自己的语言叫做“省电模式”,其意义仍有赖研究PhD语言的专家来解读。此时PhD常常会不自觉地失去知觉,进入叫做“系统恢复”的阶段。等他们醒来后会惊喜地发现自己又充满活力。据研究认为这是PhD在和deadline长达数十万年的斗争中进化出来的自我保护本能,否则省电模式的PhD很容易被deadline围攻而死亡。其他生物比如有些兔子在遇到狗熊是也会无意识的晕阙,其中机理应有类似之处。当然,这个失去知觉的“系统恢复”过程耗时多久是很难确定的。有时候就直接和睡眠连接了。一些很快醒来的PhD会从事他们喜爱或不喜爱的活动。与常识相反的是,这段时间往往会成为他们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段。而这也成为PhD属于昼行或是夜行生物的最大争议点。
其后PhD的活力会剧烈下降,他们有时会再次觅食。但最终都将进入睡眠,直到第二天的太阳升起。<赵老湿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