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三月 15, 2007

Time, Time...

荷兰生活学习半年来一个重大的进步就是对时间的把握。
老外在时间的概念上卡得非常严,贸然登门一般是不予接待。凡事必先预约,赴约务必准时,否则,就等着排队吧。不到上课,学生都不会来,老师拖堂,学生却不会不走。中央火车站连个像样的候车厅都没有,多少也没有必要,因为多摆几张椅子,旅客也不会提前几个小时来等车的。
这与我在国内的生活方式总有点格格不入。可能是临时抱佛脚抱惯了,又或是突发事件确实太多容不得提前准备,总之我总是习惯忙眼前的事而不是将来的事。当其他同学已经订好了3个月后旅游的车票和旅社时,我还要看看课表才知道明天有没有课。自己忙得焦头烂额时别人找上门来,那句对不起我没空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想来应该是供求关系的影响吧。如果闲到可以等人来找你办事,自然说明工作尚不繁忙,那效率也不高;如果要干的事多了,那就按先来后到排个表,轮到谁服务谁,人手不够再加,总之不能闲着。
这种机制应该是任何一个对效率有所要求的组织所必需采用的,无论是公司、企业、政府部门还是科研机构,不外如是。放到人的身上也是一样,如果整日无所事事,那就只能是有什么可做的就做什么,而如果生活比较充实,那就需要一个时间表来告诉自己什么时候该忙什么。
用更专业一点的话来说,前者是input-driven,后者是output-driven。
于是现在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
When is the deadline?

不过新问题又出现了:有目标无计划,要成果没实施。
看着schedule上一天天的deadline,只知道到时候要交货,却不去按部就班的完成。有什么事总得拖到最后一天,之前的光阴总是虚掷。一转眼,又一个礼拜过去了……
恰好IIDS的project里面,我们编的agent采用的策略核心就是preplanning。可叹教电脑做的事,人自己却做不来了。
看来有时候,还非把自己当台机器才行。
学AI,也是为了更聪明。

2 条评论:

  1. 虽然我似乎只在blog提到过一次有关deadline的问题,却已经与之相处三年有余。

    回复删除
  2. 唉……赶鸭子上架,人都是逼出来的。

    回复删除